★此處並不做修正。
1974年起娥娜‧駑森(Erna Knutsen)使用「精品咖啡」(Specialty Coffee)一詞後,咖啡市場即掀起一波對劣質咖啡的反浪潮,台灣在這市場上起步較晚,應該說才開始牙牙學語,但業界們正持續努力提供優質的精品咖啡給台灣的消費大眾。雖然有些精品咖啡的價格和品質一樣高貴,但總是奇貨可居。其實正是這一波咖啡「精品」潮流,致使許多傳統評鑑方式有了確實革新的機會,而最佳助力是美國精品咖啡協會(SCAA)。不過有些產國原先並不支持習以慣之的測味方式變更,但在各消費國努力迎合這波綠色浪潮下,連巴西都開始推展積極性杯測了(原先巴西杯測並非推展精品咖啡之用)。精品咖啡和風味特色非表淺的三言兩語能道盡,而是必須確實品嚐測味來理解,故此不更動36頁至57頁內容。